homeText 首页 资源库 技术库 富磷区面源污染仿肾型收集与再削减技术

富磷区面源污染仿肾型收集与再削减技术

富磷区面源污染仿肾型收集与再削减技术,供应,水专项,农村农业污染控制,农业面源控制技术

富磷区面源污染仿肾型收集与再削减技术

技术详情
应用领域:对山地富磷地区径流中总悬浮物(SS)、磷(P)、氮(N)等面源污染物的去除。
技术应用形成:;
技术成熟度:市场化;
知识产权形式:自主研发

技术简介/摘要

       一、基本原理

适用范围:主要以对山地富磷区磷输出的防控为目的,将土石工程与生物工程结合设计成微沟渠分流/入渗系统和导出/汇集系统,使汇水区的污染物就地消纳。适用于对山地富磷地区径流中总悬浮物(SS)、磷(P)、氮(N)等面源污染物的去除。

技术瓶颈:在填料对水的处理中,填料堵塞是对处理效果有很大影响的一个问题,而在山地富磷区的径流中,泥沙含量较大。如何针对当地气候条件,利用当地地形,设置各级沉砂-滤砂系统以减少填料堵塞,以及如何对不同填料和植物进行组合以实现其对面源污染物的最大去除率是本技术的瓶颈。

技术来源:根据当地地形和气候条件,按照仿生学原理,将地表按照生物体最大的解毒和净化器官肾脏的工作原理,以常用的湿地填料和生物填料进行组配,依托当地植被,建立仿肾型多层次除污沟渠系统,实现对面源污染物尤其是磷的削减。

创新点:在冲刷较严重、植物难以生长的地段,用生物量较大的植物的秸秆建立植物拦砂坝;将填料放置于植生袋内,保证接触面积的同时,便于放置和回收;植物组合与填料组合搭配,实现其对面源污染物的最大去除率。

二、工艺流程

1)技术原理:通过分析富磷区径流中的养分元素输出状况,通过各种方式降低径流中各形态的磷成为解决该技术问题的关键,通过建立拦砂坝、沉砂池和草滤带降低泥沙和颗粒态磷的含量,通过填料和植物实现对溶解态磷吸附吸收。

2)工艺流程

查阅历年降雨资料并分析径流中ss、总磷(TP)、溶解态磷(DP)、总氮(TN)的含量,根据降雨量和ss含量确定沉砂-滤砂系统的规模;根据降雨量、相关面源污染物的浓度确定所需的填料和植物的量;根据降雨量、汇水面积、径流量和水力停留时间、水力负荷、流量、流速等水力参数设计集水/排水沟渠的尺寸。
       
        3
)主要技术参数的确定

沉砂池的参数确定;

草滤带相关参数的确定;

植物组合与填料组合的选择。

4)技术设计

设计思想

根据项目区的气候、地形等条件,通过最小的投入,实现对项目区径流中面源污染物的最大去除率。

设计内容

植物拦砂坝设计:选择项目区内生物量大的入侵物种紫茎泽兰的秸秆作为植物拦砂坝的材料,从上而下选择多个壶口地形,呈阶梯状依次建若干个植物拦砂坝,当径流经过时,将大颗粒的泥沙和碎石截留,防止下游沟渠系统的堵塞,并且可以减少颗粒态磷、氮的流失和泥沙输出,根据径流强度适当改变植物拦砂坝的数量,在径流产生强度大的位置增加拦砂坝的体积与数量。

沉砂池设计:由于项目区内泥沙含量大,需沉砂能力较强的沉砂系统,沉淀池作为应用较为广泛的沉砂方式,技术较为成熟,对于去除一定粒径的泥沙具有较好的效果。根据当地的降雨量和径流量,建一个或多个矩形沉淀池,其长宽高的尺寸以使表面水力负荷q0.8~3.0为宜。

草滤带参数设计:针对项目区泥沙量大、颗粒态磷含量高的特点,为更好的去除泥沙,设置了草滤带对径流中的泥沙进一步去除。由于受项目区立地条件的限制,草滤带的坡降和宽度可选择性较小,根据对草滤带的去除效果的要求,设定草滤带长度为30m

沟渠系统的参数设定:根据实验结果,系统达到要求的去除效果时,水在沟渠系统中的停留时间需大于20min,根据项目区的降雨量和汇水面积,并考虑充分发挥填料和植物的吸附作用,沟渠的长度设置为约310m,截面积为0.44m2

三、关键技术 

1 富磷区坡面汇水区仿肾型收集技术 

2 富磷区坡面汇水区再削减技术

推广应用案例

 应用单位:昆明市晋宁县上蒜镇段七村

在段七村富磷山区,选择一富磷区汇水沟,建立了四级植物拦砂坝、一个沉砂池、一个草滤带和沟渠处理系统,占地总面积约1300m2

 

 

工艺流程图:

 
联系方式
  • 联系人:付登高、段昌群
  • 电话:15925211825
  • 单位:云南大学
  •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翠湖北路云南省昆明市翠湖北路2号云南大学生态学与环境学院
返 回

北京易二零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股票代码:834016

商务热线:010-88480403

传真:010-88480301E-mail:webmaster@e20.com.cn

北京市海淀区闵庄路3号清华科技园玉泉慧谷25号楼,邮编100195

Copyright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E20环境平台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