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Text 首页 资源库 技术库 浑河上游水源涵养区植被生态恢复关键技术

浑河上游水源涵养区植被生态恢复关键技术

浑河上游水源涵养区植被生态恢复关键技术,供应,水专项,水体治理与修复

浑河上游水源涵养区植被生态恢复关键技术

技术详情
应用领域:
技术应用形成:;
技术成熟度:;
知识产权形式:

技术简介/摘要

 

技术简介:不同森林类型具有不同的结构、功能特点,当森林植被发生动态变化,森林植被的整体功能输出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基于森林涵养水源的原理和前期对浑河上游地区的水源涵养林定位研究表明:复层林的水源涵养功能大于单层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针叶纯林。依据浑河上游的现有森林植被特点,提出建立两种提高水源涵养功能技术,开展重点研究与示范。

取得的技术突破:本项集成技术主要取得两项技术突破。

人工落叶松水源涵养林结构优化与调控关键技术

调控对象与目的:针对不同立地、林龄、抚育强度对林木生长影响,提出落叶松水源涵养林大径木林培育技术措施和伐前更新方法,对更新阔叶幼树进行针对性抚育,保留珍贵阔叶树,伐除非目的树种及灌木等,达到林地环境和经济效益同步增长效果。人工落叶松水源涵养林大强度间伐培育针阔混交林生态恢复技术,对现有人工落叶松水源涵养林进行大强度间伐,从而培育针阔混交林开展生态恢复。

调控方法:该技术针对人工落叶松水源涵养纯林进行大强度间伐,培育针阔混交林,坚持留优去劣,密间稀留的原则。初次弱度抚育,伐除全部非目的树种和目的树种中没有培育前途的林木,伐除全部藤本植物和灌木;首次强度抚育,伐除全部级木和少部分级木;持续弱度抚育,伐除超弯、腐朽、纵裂、双头等有缺陷的林木,以及处于林冠下层的级木;最终强度抚育,伐除超弯等有缺陷的林木和胸径小于平均胸径2/3的林木,对生长势较高的优势木可以按植生组方式保留。

具体技术指标:最后一次强度间伐由现有的保留密度600/hm2减少到350~400/hm2。同时对更新阔叶幼树进行针对性抚育,保留珍贵阔叶树,伐除非目的树种及灌木等,达到林地环境和经济效益同步增长的效果。

调控效果:通过对典型人工落叶松水源涵养林强度间伐后4年的效果监测表明,人工落叶松水源涵养林大强度间伐后,林下植物生长旺盛,逐渐形成复层林,同时林分的植物多样性提高,水土保持能力提高,水源涵养量增加15%左右。

天然水源涵养林结构优化与调控关键技术

调控对象与目的:针对不同类型的次生林,人工伐除非目的树种,形成人工林窗,促进人工更新的方法提高天然水源涵养林结构优化和生态恢复。

技术方法:在天然水源涵养林内,选择地势平坦,非目的树种分布集中的区域,在非生长季伐除相应的非目的树种,放置在原位腐烂。具体做法是:通过人工伐除非目的树木,人工控制天然水源涵养林的林窗大小(直径)。

具体技术指标:林窗直径为D=(2-3)×LL为林窗边缘木高度),同时兼顾林窗总面积不超过天然水源涵养林总面积的10%

调控效果:林窗形成的空隙有助于阳光照到地面,促进地面幼苗生长,天然水源涵养林下人工林窗更新后,早期下层木本植物物种丰富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高,且在林窗形成后的第23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这对于天然水源涵养林更新演替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林窗更新还实现了小干扰、原生境、恢复快的效果,达到保证天然水源涵养林结构不变,水源涵养功能逐渐提高的效果。

推广应用案例

 

应用效果:本项关键技术可操作性强,在浑河源头典型支流水质改善与水生态恢复示范区进行推广应用(该示范工程控制支流河道长度6 km,控制流域面积5 km2)。经第三方检测机构(抚顺市环境中心监测站)的监测分析表明在对示范区建立前后典型断面监测显示,该监测断面的各项水质理化指标均达到国家地表水类水标准,同时NP污染降低超过20%

环境效益分析:将现有人工落叶松水源涵养林结构优化与调控关键技术和天然水源涵养林结构优化与调控关键技术应用于浑河源头区,通过调整水源涵养林结构,促进人工更新,恢复源头小流域的水生态环境,增加了源头区森林植被的水文生态功能。

先进性分析:人工落叶松水源涵养林结构优化与调控关键技术突破了现在落叶松水源涵养林的常规培育方法与技术,将现有的保留密度600/hm2减少到350~400/hm2,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应用前景分析:本研究成果主要在浑河上游地区的清原县推广应用,主要包括清原县北三家乡、敖家堡乡、大苏河乡、英额门镇和湾甸子镇等,以及辽宁省实验林场、大边沟林场、大苏河林场和杨树崴子林场等单位。在上述试验区不同类型的典型水源涵养林内,采取不同的经营管理措施进行植被结构优化,主要措施包括:1)人工改造技术;2)抚育间伐;3)人工诱导技术;4)封山育林;5)人工更新造林等。已建立以下几个试验区:红松人工水源涵养林抚育间伐试验区(0.2 km2);人工落叶松水源涵养林结构优化与调控试验区(0.5 km2);天然次生水源涵养林封山育林示范区(1.2 km2);天然水源涵养林结构优化与调控示范区(1.2 km2);天然次生林冠下人工更新红松示范区(0.2 km2)。上述植被结构优化总面积达到3.3 km2,占示范区总面积的66%。同时部分研究已经在清原县林业系统开展成果推广与转让,其中水源涵养林结构优化与调控关键技术在国家十一五林业科技支撑课题研究示范中已经开展了大面积的应用。

图例及照片:(见图)
QQ图片20190326171733

工艺流程图:

 
联系方式
  • 联系人:
  • 电话:
  • 单位:
  • 地址:
返 回

北京易二零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股票代码:834016

商务热线:010-88480403

传真:010-88480301E-mail:webmaster@e20.com.cn

北京市海淀区闵庄路3号清华科技园玉泉慧谷25号楼,邮编100195

Copyright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E20环境平台 版权所有